世纪平台快讯:
一个人每天要奔波几十里地去吃一顿午餐,且多年来风雨无阻。这午餐不是什么盛大的筵席,只是机关的大锅饭菜,他从上班后就没有离开过这个食堂,一直吃到如今的八十三岁。
这个赶赴午餐的人,是著名作家石英先生;这个食堂,是人民日报社的食堂。他每天跑几十里路去吃午餐,在京城作家中恐怕是唯一,在京城老人中或许没有第二。
石英先生居住在位于南礼士路附近的一座高楼上。写作是需要安静的,为了写作,石英先生搬进了女儿空闲的蜗居。总共三十多平方米的一间小屋里,除了一张不大的床和书桌、一台电视和茶几,再也摆不下什么家具。身材高大的石英先生,与这窄小的居室是那么不匹配。屋子难以容下第二个人入住,更是没有放女人梳妆台和大衣柜的地方;没有吃饭的餐桌,只能把茶几当饭桌;没有放沙发和多放一个凳子的地方,来客只能坐床头;没地方放书柜,书报只能堆在书桌和床边。窄小的厨房、卫生间、阳台,仅仅是一个人活动的空间。
如何把孤独寂寞变成习惯,且不觉得孤单和凄凉,让独居成为一种享受,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做到的,得有战胜寂寞的强大毅力。石英先生在这里独居了七年,这窄小的空间,给他带来难得可贵的安静。让他能在这间小屋里读书、写作、思考,也享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世纪娱乐平台登录
他说这小屋里“出活儿”。即在这里能保有充沛旺盛的写作精力,一天能写好几千字,文章高产。在这间小屋里,究竟写了多少篇文章,他自己也数不清了,从年轻到现在,他已出版了七十多部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
这间空间逼仄的屋子,他住得满心喜欢,惬意而自在。床头挨着书桌,餐桌的茶几挨着厨房,上厕所几步之遥,倒也便利。微小的阳台兼窗户的阳光,洒在书桌上,也洒在屋里,给这个斗室带来了生机,他写作时抬头就能看到蓝天。
这种“享受”以前我不能理解,总觉得他委屈地在这小得可怜的屋里孤独地生活,是人生的不幸和尴尬,丝毫与快乐无关。石英先生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参军、后到地方工作享受离休干部待遇的“高干”,他有丰厚的工资,有大而体面的房子,有风雨同舟的老伴儿,有关心他的两个女儿。到了这个年龄,应该与老伴儿、孩子住在一起,这是理所当然的人之常情。
在这个年龄独居,也需要时间让家人接受。年轻时石英先生与爱人因工作长期两地分居,他在天津,妻女在北京。如今为了让石英先生能很好的写作,老伴儿也逐渐理解了他。他每周六回家与老伴儿团聚一天。平时每天则要打六七次电话,聊天说地,互相提醒和关心着,一聊起来常常放不下电话。家人看他精神爽朗、身体健康,著作一年出版几本,身体和精神状态很好,便不再怀疑他超强的自理能力,也不再担心他的身体,只好由着他了。世纪娱乐平台登录
石英先生自打调入人民日报社那天起,就在报社大食堂吃饭,一直吃到了今天。吃习惯了食堂的饭菜,他总感觉食堂的饭菜好吃,也许是吃出了深厚情感。因此,离休后的石英先生每天仍要去吃遥远的午餐。从西城区的南礼士路到朝阳区的金台西路不仅路远,还得坐公交车,倒车,挤车。食堂按点开门、关门,过了点就吃不上了,那就等于白跑。所以得按时按点不得耽搁,每天上午十点钟必须坐上公交车。
去一趟来回几个小时,辛苦费时。每天出门,要面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石英先生虽动摇过却没有放弃。他如登山一样跋涉着,把每天这种与自己不停的较量,视为保持旺盛生命力、对抗衰老的一种挑战。若放弃,好似生命的火焰就会熄灭。因此,每天去吃遥远的午餐,渐渐成为他心里庄严的出行,成为生活中不能失去的内容,成为对身体和意志的一种磨炼。
无论什么天气,无论心情好坏,无论身体难受与否,他都会说服自己,穿上衣服,背上大包,一条打起精神的腿,拉着另一条无精打采的腿迈出家门。许多时候,内心另一个想偷懒的石英把他拦在温暖的屋内,但最终还是战胜了懒惰。世纪娱乐平台登录
当然,去报社还有一个原因,作为编辑和著名作家的石英先生,邮件很多,他的住所没有邮箱,只好由报社代劳。
石英先生遥远的午餐和独居的生活,构成了他独特的生活空间和精神世界,形成了他个性化的生活方式。石英先生在这苦行僧式的生活中,创作的丰收令人羡慕,八十多岁了腰板直得像树干,面色红里透白,走起路来铿铿有力,讲起话来滔滔不绝,精气神旺盛,总感到他的独居是个谜,这倒让人有了些猜想:石英先生遥远的午餐和寂寞的独居,这苦寂的生活,莫非是他创作的营养素?莫非使他保持了丰沛的创作力?莫非锻炼了筋骨?石英先生笑而不答,也许这些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找到答案。
世纪娱乐平台注册:www.cn234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