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咖3娱乐平台|那只老秤砣

 赢咖3世纪新闻     |      2023-04-29 13:59

世纪娱乐注册报道:

那只老秤砣,肯定不止40岁了。

40年前,也就是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小岗村的一伙农民干了一件“硬事”。他们陆续来到会计严立华家,经过一番商讨,签下了一份“生死”文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他们或许当时并没有想到,自己的这次“自救”行为竟然点燃了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第一声爆竹。

当时的小岗村,是以“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而闻名的三靠村。村里经常闹饥荒,农民大多外出乞讨。为了让大人孩子们吃上饱饭,这18个村民摁下红手印,用乡间方式共同起誓,瞒上不瞒下,瞒外不瞒内,把田地分到各家,搞包产到户。说来也够神奇,这简单一“包”还真见效,第二年小岗村粮食总产量一下子跃至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至197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人均收入达到400元,是上年22元的18倍。小岗村20多年靠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就此结束,常年忍饥挨饿的村民终于吃上了饱饭,他们当时的欢喜之情可想而知。

1978年,其实并不遥远。我的故乡吕寨村地处冀南平原,记忆中当时并没有小岗村那样的贫困,但日子也确实不好过。村里人家基本有饭吃,但没多少营养。小的时候,我吃过掺糠的窝头,也到地里挖过野菜。1978年,我考到县城读初中,从家中带去的全是窝头,有玉米面的,还有高粱面的。粮食很金贵,长了毛也舍不得丢,熥一熥接着吃。我们班有个同学叫张俊刚,家里条件好,经常带白面馒头去。他成了班上的“金财主”,经常被大家“打劫”。俊刚人挺好,即使被打劫一空也从不跟同学们着急,而是悄悄回家再取。但是时间长了,到底撑不住,不得已从家里带去一个小木箱,把吃的东西锁起来。同学们也觉得不好意思,此后“打劫”的事才少了许多。赢咖3登录

我们村1981年开始实行包产到户,比小岗村晚了三年。村民们先前的日子勉强过得去,要不是省里开会号召,估计还会一直拖下去。我们村包产到户同样立竿见影,家家的粮食一下子多了许多,个个高兴得合不拢嘴。那年夏天我升入高中,伙食得到明显改善,可以有馒头吃了。我祖父是老党员,新中国成立初期还做过一任村支书,最先感受到时代精神。那年他在106国道边开了一间小饭馆,生意不错,人也精神了许多。我周末回家可以到祖父的小饭馆打牙祭,吃上一盘肉丝焖饼。有时祖父还会把肉皮切成细条,跟咸菜一炒,香喷喷的,装进罐头瓶里,让我上学带着。那是我一生都会怀念的美味,现在想起来似乎还能闻到那股香气。赢咖3登录

今年秋天,我第一次去小岗村。这注定是一次难忘之旅。小岗村有一处“当年农家”,是2008年打造的人文景观。那里的茅草屋和家什、农具都是原来的,设计者只是进行了重新布置与组合,看上去效果不错。它真实地再现了小岗村当年的农家生活场景,也复原了40年前那次摁手印的历史场景。那间标着“大包干签字室”的昏暗内屋据说并非历史原址,但置身其中,似乎仍可以感觉到一股悲壮气息扑面而来。我忍不住邀同伴闫宏伟一起坐在矮桌旁,伸手沾上印泥,秀了一把红手印。食指按到不知被按了多少次早已不白的白纸上,仿佛按住了一块魔布,被牢牢吸住,久久不能抬起。这就是历史吧,沉甸甸的,有苦有甘,有悲有喜。

就在那座茅草屋里,我与那只老秤砣不期而遇。

一进屋,我便立即注意到它垂挂在门旁的黄土墙上。一根手工打制的铁钎被牢牢锲入土墙里,大概当时用力不小,铁钎周围的土墙被震掉了一片。秤砣就挂在铁钎上。它标重15千克,周身布满一层陈年锈斑。看到它,我不觉一怔。这是谁家的秤砣呢?是简单一挂?还是刻意为之?为什么没有秤杆?是没保存下来吗?还是觉得只挂秤砣就够了?我曾经很想找安徽的朋友帮忙打问一下,这到底是谁家的秤砣?它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后来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我决定在心底寻找这样一个布置带给我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暗示或者冲击。赢咖3登录

那只老秤砣,越过40年光阴幸运地保存了下来,大概还会这样静静地存在下去。它的秤杆是木头的,经过40年,或者断了,或者朽了,或者用不着了当柴火烧了,消失得似乎很自然。所以,我觉得在那间茅草屋里,单挂这么一个秤砣,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那只老秤砣,今天所看到的,当然不是它曾经的样子。当年它大概是簇新的,和它的秤杆一起称出一个家庭红火的日子。今天的老秤砣退出了历史,成为既往历史的一份见证。那座茅草屋也是。当年它遮风挡雨,陪伴一个家庭从贫困走向富裕。而今它以荣退的身份,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看着它近乎丑陋的身躯,你大概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当今确实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40年已经把一个地方变成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模样。若不是刻意保留下这样一座茅草屋,小岗村40年前的面貌,恐怕只能尘封于亲历者的大脑中了。

那只老秤砣,被自然拣选出来,静静地挂在那面黄土墙上。它沉默不语,却又似乎在诉说着那段乡村岁月的某种隐秘。赢咖3登录

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后,人人都可以用自家的秤称自家的粮食、棉花,家家丰衣足食吃不完、用不完,获得感陡升。秤是市场交易赖以运行的基本工具,在纪念小岗村光荣历史的景观中把老秤砣凸显出来,是颇具意味的。

说起小岗村,人们喜欢把它与“包产到户”画等号。这其实是对小岗村经验的过度窄化。这种简单思维曾经束缚了小岗村人的手脚,导致他们“一夜脱离贫困线,20年未进富裕门”。2004年,安徽省委选派省直干部沈浩到小岗村担任支部第一书记。他带领小岗村村民痛定思痛,再谋改革,通过土地流转,回归“集体化”,发展规模经营,终于扭转了多年徘徊不前的困难局面,村民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所以,“包产到户”只是小岗村初期的、技术层面的经验,从根本上说,通过改革让村民过上富裕生活,才是小岗村经验的实质之所在。

忽然想到一句话:“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尘土埋真金,或许,这才是那只老秤砣最想告诉我们的秘密吧。

事实上,它也无须多说。你走到它跟前,别样的历史画卷自然就会慢慢为你打开。

赢咖3:www.cn2348.com